大唐“詩聖”“詩魔”賽牙痛,千年錯位時空拼命押韻的“疼”
大唐“詩聖”“詩魔”賽牙痛,千年錯位時空拼命押韻的“疼”
滾滾長江東逝水,在我國歷史的長河中有眾多璀璨閃耀的傑出人物,他們指點江山、揮斥方遒,構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。
在古代由於醫療技術限制,許多歷史人物,一方面給我們呈現的是他們的卓越風姿,另一方面卻被牙疼折磨得很糟心。
史上記載第一個拔牙的名人,晉代名臣溫嶠,這位老兄是非常勇猛的,曾平定王敦之亂,打了不少勝仗。
但是這樣的狠人,也頂不住牙疼。
後來找人幫他拔了牙,結果溫嶠傷口感染誘發中風死了。
(《晉書·溫嶠郗鑒列傳》:嶠先有齒疾,至是拔之,因中風,至鎮未旬而卒,時年四十二。江州士庶聞之,莫不相顧而泣。)
可見在那個年代拔牙風險有多麼高,因此不少人就隻能選擇默默忍受牙齒的疼痛。
唐代詩聖杜甫,這位偉大詩人,不僅憂國憂民,也憂慮自己的牙齒。
杜甫在面對牙痛時所採取的辦法就是熬和忍。
因為牙疼纏身而無法自拔,原本和好友約好一起出遊,卻由於牙疼而鴿掉了好友;《寄贊上人》:當期塞雨幹,宿昔齒疾瘳。
唐代詩魔白居易,碰到牙疼,樂天派的他隻能躺在床上,一躺就躺了三天。
等著老婆煎藥給自己吃,中間頂多是寫寫詩句抒發下怨念,轉移自己的注意力;《病中贈南鄰覓酒》:頭痛牙疼三日臥,妻看煎藥婢來扶。
今朝似校擡頭語,先問南鄰有酒無。
大文豪韓愈,牙周病嚴重,年紀輕輕就開始牙齒掉落,到了三四十歲牙齒就都掉光了;
《落齒》:去年落一牙,今年落一齒。
今來落既熟,見落空相似。
韓愈後來牙齒掉著掉著就習慣了,在45歲的時候又寫了一篇詩文叫《贈劉師服》,不僅對他自己牙齒的慘況,描述得極其生動細緻。
還在詩文中也表達了對朋友的羨慕,因為朋友地牙齒又牢固又潔白,還能大塊吃肉吃餅,自己隻能眼巴巴地看著。
從古到今,牙疼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,為了不受牙科疾病的困擾,我們一定要好好地愛護牙齒,做好口腔健康防治。